脊髓損傷患者的肺功能與胸腔物理治療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林光華副教授 由於醫療進步,脊髓損傷患者得存活率增高,但往往留下受傷部份以下四肢或雙下肢癱瘓,及心肺功能異常、尿道感染等問題。尤其呼吸問題,佔死亡原因第一位;而且,缺乏運動,呼吸量不足,心臟容易衰竭。應加強心肺疾病方面的預防與心肺耐力的訓練。將呼吸功能與物理治療簡述如下: (一)呼吸肌的控制:依照脊髓損傷部位高低,呼吸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。因為呼吸肌是由中樞神經系統(延腦)所控制,中樞訊號經由脊髓的脊神經(Spinal nerve)傳遞到呼吸肌。主要有: 頸部第四節神經(C4)支配橫隔膜; 胸髓第一至第六節神經(T1~─T6)支配胸部的吸肌與呼肌; 胸髓第七至十二節神經(T7~T12)支配腹部呼肌。 所以,腰薦髓損傷的患者,大致上不會有呼吸困難的問題。 (二)自主神經系統與呼吸之關係: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神經系統訊息經由胸腰髓上傳,因為脊髓損傷患者的交感神經訊號也有受阻,對氣管纖毛排痰能力稍有影響。而且體溫調節異常,在過熱的環境,體溫上昇,卻排汗不良,容易中暑或熱衰竭,會有呼吸困難現象。高位脊髓損傷患者應特別注意,避免熱天外出,否則,請隨身攜帶冰水。 (三)呼吸功能的恢復:因為受傷後三個月內,恢復的速度與機率最大,且胸腹肌肉張力漸增,使胸腔有適度的穩定性,則肺功能會稍有改善(自然恢復現象)。一般研究結果顯示所可能恢復的最大肺活量(Vital capacity)與咳痰能力(Cough)能力如下:
(四)胸腔物理治療:脊髓剛受傷時,處於休克期,受傷部位以下所有控制感覺與運動神經訊號中斷,通常需要接受胸腔物理治療。後來由於缺乏運動,如果繼續注重胸腔物理治療,則可避免或減緩因為缺乏運動而老化所引起之肺功能衰退現象。胸腔物理治療包括:
(五)建議:綜合以上,請由物理治療指導,選適合或需要的項目,早晚執行。也請持之以恆。有時,不妨加入中國傳統的呼吸吐納法,或太極拳動作,也是可行。 |